跳到主要內容

MVP都這麼做 客戶問價格就馬上將產品價值優勢提出

MVP都這麼做 客戶問價格就馬上將產品價值優勢提出


現在一般家庭裡愈來愈少有印表機,臨時想要列印文件,超商已經是很直覺又方便的選擇。如今,當你走進全台灣任何一家便利商店,你有近乎100%的機率,使用的都是富士全錄的彩色事務機。
在市調公司IDC(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,國際數據資訊)的調查中,富士全錄彩色事務機在2016年的市占率是4成;在商用雷射機種市場裡,則穩坐銷量冠軍。
辦公室裡的事務機,由於體積龐大、搬運麻煩,加上功能大同小異,大部分公司都是一簽下租賃合約,只要沒出大問題,幾乎不太會更換廠商。但是第一份工作就進富士全錄的陳香君,在10年的工作經驗中,扣掉新人摸索期,她曾7次拿下全公司的業務MVP,近兩年業績表現更位居課級主管的全台第一(2015上半年、2016下半年)。她是怎麼做到的?


不直接報價,避免落入價格戰

說服可能沒有特別品牌偏好、或習慣原本機器的客戶,換租自家產品,是大多印表機業務剛入行時,最難、也最需要突破的第一道關卡。
有些客戶會在第一次和業務碰面時,就直接要求報價,不少業務也會就此認為,這可能離成交更進一步,便連忙奉上報價單。陳香君卻從不這麼做,「因為我們的產品其實很貴。」
個性直爽的她不諱言地笑說,在客戶還不太了解產品特色的時候,太快拿到報價單,只會讓他們以比價來決定。如此一來,定價較高的富士全錄反而處於劣勢。
因此,陳香君反向操作。第一次接觸客戶時,只先確認對方的需求和問題點;第二次拜訪,會提出解決方案和釐清採購流程;直到第三次和客戶見面,才報價。
這3個步驟,是她累積多年經驗、歸納而成的一套標準作業流程,為的就是把焦點轉移到「產品價值」上:根據每一位客戶的狀況,量身推薦適用的方案,讓他們了解並且相信,產品能為他們省下多少麻煩、提升多少效率,即使要花比較多錢,也認為很值得。

找出最關鍵的文件,解決客戶最麻煩的點

為了快速釐清客戶的需求點,陳香君的做法是,先找出企業最有價值、最核心的「文件」,再仔細觀察文件產出的流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。
在她接觸最多的旅行業客戶裡,最重要的文件就是出團的行程手冊,部分透過代印店,部分透過印表機輸出,雖然方便但客人常會更改行程內容,往往今晚改、明早就要出團。這麼一來,委外印刷容易來不及趕件、產生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,不僅影響消費者對業者的觀感,同時也會影響回流率。
陳香君掌握到這點後,告訴顧客透過台灣富士全錄的流程改善方案,就能在緊急時立刻大量印出品質穩定的手冊,解決上述問題。


從解決顧客痛點下手,讓原本不是使用富士全錄設備的客戶,改用她推薦的多功能複合機,也讓負責區域中新客戶的占比提升近40%。
透過窗口掌握客戶的需求,是許多業務的例行做法,但是「這等於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一旦這條線斷了,就什麼機會都沒有了。」於是,她養成一個習慣,一進客戶公司,就觀察整間辦公室格局,像是在腦中掃出一張平面圖,掌握不同單位的位置。「一定要在進去到出來的時間裡,努力跟第二、第三個人說上話。」當窗口無法提供實用的資訊,就多問幾個人,像是和印表機使用單位的員工聊聊,把點擴大成線,才能給顧客最適合他們的方案。

鎖定關鍵決策者,有效縮短結案時間

就陳香君的觀察,老闆的辦公室通常在最裡面、最大間,或為了方便招待客人,常位在會議室旁。她會先問清楚那間坐的是誰,跟客戶比較熟後,有時會故意經過,跟裡面的人點頭致意。要是對方有回應,就抓緊機會進去交換名片、介紹自己。
有時候,如果案子卡在承辦窗口太久,陳香君還會直接打給客戶的老闆,表示方案已經提交了一個禮拜,是否需要過去親自補充說明,往往能夠推動進度往前。
碰到某些一定要貨比三家、層層上報的客戶,陳香君還會乾脆服務到家,直接幫承辦窗口把每個廠牌的規格、方案、價格、後續服務做成比較分析的表格,讓對方拿去向上司報告;甚至也曾在客戶選擇了富士全錄的方案後,幫窗口寫好簽呈,讓他直接送件。
膽大心細、提供別人沒有的服務、替客戶省麻煩,讓陳香君凸顯了自己的價值,也創造了好業績。

用理性數據、專業感,提高成交機率

在向客戶銷售時,陳香君會透過下面2個訣竅拉近與客戶的距離,同時也讓對方感到自己的專業,提升成交率。

<節錄台灣富士全錄業務經理 陳香君>

1984年生,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畢業。曾任台灣富士全錄業務課長、業務專員,曾七次獲得台灣富士全錄業務MVP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4 步驟找出關鍵達到業績目標原因

業務4 步驟找出關鍵 達到業績目 原因,衝出超高績效 上半年業績不達預期,相對原定目標,我們還差 450 萬!大家回去擬定下一季業績衝刺計畫,下周一我會和大家個別討論。」業務主管拿著新出爐的數字報表,表情凝重對著業務團隊宣布,身為團隊一員,你會如何設定下一季的業務目標與執行計畫呢? 《分析清楚,問題自然好解決》一書指出,目標的訂定不是隨便喊,關鍵在於如何訂立出明確的「量化目標」,據此制訂階段性行動。 首先是針對問題分析相關數據與資料,找出問題主因,然後再針對問題擬定改善計畫,才有可能真正達到目標。 唯有經歷「 收集數據 → 分析資料 → 確認問題 → 制訂目標 」的 4 步驟階段,才能真正擬定出有執行、且能解決問題的計畫,達成預期目標。 例如業務小陳所被分配的每月業績目標是 15 萬,與其盲目提出「每個月拜訪 100 家客戶」「每個月努力做到 50 萬業績」這種會被主管質疑「真的可行?有效嗎?」的提案,根本之道是透過檢視過往業績數字資料,找出業績無法達標的可能原因,然後針對原因,設定合理的衝刺目標數字與做法,讓主管相信依據這套計畫,自己確實能在下一季趕上年度業績目標。 1. 收集數據: 如果每月業績目標為 15 萬,先檢視上半年各月的業績數字與拜訪客戶數,並思考無法達標的可能理由。(參見【圖表 1】)。 想了解業績不佳,就必須掌握現狀,因此針對每月業績、拜訪客戶數等資料進行蒐集並檢討可能原因。 2. 分析資料: 透過圖表繪製,觀察每個月業績波動情形,找出「業績達成率」與「拜訪客戶數」之間關係,並比對「未達成業績原因」和達成率的相關性。(參見【圖表 2】)。 將圖表1的數字做成條狀圖與折線圖,發現拜訪客戶數直接影響當月業績。 3. 確認問題: 比較數據資料後發現,「未妥善規畫拜訪時間表」明顯導致業績數字下滑,可見拜訪客戶數和業績達成率息息相關;此外,「客戶反應提案不符需求」會拉低達成率,即便有較高拜訪客戶數依然做不到預期業績(參見【圖表 3】)。 相比兩種未達成業績的原因,發現「妥善規畫客戶拜訪」對業績成長的影響比較直接,即可從此思考改善點。 4....